用生命创造无一差错的记录——记平湖法院法官郭中良本报记者 余春红
规范执法行为 促进执法公正 他的脸铁青,感觉有些灰暗,那是种无光的黯淡;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镜片厚厚的,遮着一双浮肿的眼睛…… 这时候,你才知道他病得真不轻。但是如果不是10年来这些日益明显、无法控制的病态的逐渐显现,除了他最亲近的人,恐怕没有人能发现他已身患重病,因为他每天照常上班、开庭,出差办案,他对自己的病体一直守口如瓶。 不久前的7月1日上午,嘉兴市中级法院组织了一场法院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郭中良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当地法院系统。郭中良的报告,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仅有的一点同事的赞扬和领导的肯定评价都被他临时删掉了。但这短短的报告却感动了人们,“我能感觉到那掌声的真诚,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平湖法院的周颖怡对那场报告历历在目。 ——一种职业的态度 1994年,郭中良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进入平湖市法院,原本是作为法医招进去的,后来却阴差阳错地干起了书记员的活。 隔行如隔山,为尽快胜任书记员工作,上班时间,郭中良在一个个庭审现场当起了旁听者,拿着纸笔进行实战记录训练;下了班,他又默默地“练功”。开始做书记员的头几个月,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进行两三个小时的记录训练。一段时间后,郭中良的记录水平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了书记员中的业务尖子。 然而就在郭中良当上书记员的这一年,他查出得了乙肝,但他除了自己在生活中注意一些问题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 书记员一当就是6年,这6年的书记员生涯并没有让郭中良觉得闷气和厌烦。现在的平湖法院刑庭副庭长,曾经和郭中良同在刑庭当书记员的马伟勤告诉记者,1999年到2000年,刑庭的大要案很多,书记员的任务很重。曾经有一个案件连续开庭6天,担任此案书记员的郭中良为此整整记录了两大沓纸足足有10多万字。“不管什么案子,他从不挑挑拣拣。”在民庭和郭中良一起做过书记员、现在的平湖法院民一庭庭长助理王宗明也激动地说。 担任书记员的6年间,郭中良猛补法律知识,他先拿到了法律函授大专文凭,接着又在宁波大学攻读法律本科。 ——一只玉镯的见证 2000年12月,郭中良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从书记员“熬”成审判员,许多朋友认为郭中良终于拥有了一个有油水可捞的肥差。可郭中良的表现让他们很失望,他们都说他“傻”。 去年,平湖法院受理了一起财产纠纷案件,该市一个老太享受房改政策可以购买一套房子,因没钱就让远在新疆的儿子以老太的名义买了,但房产证上依然是老太的名。老太死后,儿子回来继承房产,此时,老太的女儿提出她也应继承部分遗产,为此,兄妹打起了官司。该案由郭中良承办。为了让兄妹俩重归于好,郭中良进行了调解。第一次调解没有成功。第二次调解时间定下后,老太的儿媳有事要回新疆,她深怕自己不在场,调解结果对自家不利,于是在临走时,她将一只玉镯悄悄地放进了郭中良办公桌的抽屉里。郭中良不经意间打开抽屉才发现了玉镯,他拿着玉镯就追,终于在车站找到了还未上车的老太儿媳,他没说什么,就把镯子塞回她手中…… 还有一次,郭中良的妻子林云华的同事托林向郭中良打听一个案子的情况,想找他说说情,没想到妻子还没把事情说完,郭中良就硬生生地顶了过去:“案子不是我办的,不要向我打听,以后案子的事不要随便问。” 浙江东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马某至今还记得几年前与郭中良一起外出办案的事。那次他们一起去山东,向案件的被告送达诉讼材料和办理财产保全,为了节省开支,郭中良坚持住进了一家简陋的招待所。为了早点赶回去上班,买了站票就上了火车,郭中良在火车上整整站了6个小时。 那段时间,郭中良的身体每况愈下,光在杭州就住院3次,看病需要钱,但郭中良对当事人送过来的东西,一律拒之门外。郭中良说:“办案是我的工作,我不能以此换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朋友眼中的“傻法官”郭中良。 ——无一差错的记录 2002年,郭中良的脾脏出现肿大,不得已做了切除手术。医生要求至少休息半年,可2个月不到,他就出现在办公室里,拿起案卷材料,他满足地对同事说:“家里呆着闷也闷坏了,还是办公室里好啊。” 今年春节刚过,郭中良承办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纠纷。经原告的申请,他早上6点就出发去上海办理财产保全,办完后来不及吃中饭,又马不停蹄地辗转东阳,把应诉材料送达被告。“我还以为他没睡好,原来是……对,后来他住院了还问我们的工程款执行到位没有。”原告随某知道郭中良眼睛浮肿、脸色苍白的真正原因后,感佩不已。 郭中良对待工作十分痴爱,常常早出晚归,当书记员时整理案卷到晚上10点是家常便饭。妻子林云华没少唠叨郭中良:“人家都下班了,为什么偏偏你那么迟?那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对于自己的身体,郭中良应该比谁都清楚,有一次在验血的时候,他的血液里竟然检测不到血小板,这让医务人员大吃一惊,但郭中良居然一点都不惊慌,照样上班下班,审理案件。 今年3月6日,在连续审结了23个案子后,郭中良晕倒在办公桌旁。第二天化验发现肝硬化,诊断为乙肝相关性肾炎。3月8日,郭住进杭州一家医院治疗。可是当平湖法院院长杨建明等领导到医院看望他时,发现他病床上竟然还放着好几个案卷,病情稍稍好转,他就在同事的帮助下完成了几个案件的判决书的制作。显然他把院长对他“身体第一”的要求放在了一边。 “先进就在我们身边。”杨建明在医院看到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37岁的郭中良当了6年书记员、5年审判员,期间他记录的案件无一差错,他审理的234件案子无一改判或有当事人申诉,件件是铁案。 7月12日,当记者走进平湖法院时,郭中良依然在法庭里忙着审案。问及身体是否吃得消,这位不善言辞的法官淡然一笑:“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另外我还拜了师傅学太极拳,没什么大问题。”而从不久前开始,他晚上睡觉已经要依靠呼吸器。 |